黃渤海之濱,天清海闊、秋韻如畫。8月29日上午,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開幕。500余名各界賓朋齊聚美麗海濱城市,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共敘友誼、共話發展、共謀未來。
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震,斯里蘭卡議長馬欣達·阿貝瓦德納出席大會并致辭。省委書記林武,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開幕式并介紹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進展情況。省政協主席葛慧君,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出席。
楊震在致辭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統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成效顯著。中共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聚力理念引領,著力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聚力產業升級,著力在優化經濟結構上實現新突破;聚力深化改革,著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新突破;聚力國際合作,著力在互利共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近年來,山東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踐行者和直接受益者。本次大會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是希望搭建高水平平臺,進一步匯聚共識力量,深化交流合作。面向未來,中國將堅定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希望各國與我們一道,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家園,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林武在致辭時說,近年來,山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扛起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責任,著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我們聚焦優化升級,努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聚焦創新驅動,努力塑造科技自立自強新優勢;聚焦賦能增效,努力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聚焦綠色發展,努力塑造綠色低碳新優勢;聚焦協調聯動,努力塑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優勢;聚焦深化合作,努力塑造對外開放新優勢。面向未來,山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我們愿與各方一道,攜手推進產業共興、創新共贏、綠色共生、文化共融、民生共享,共同奮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同分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果。
孫金龍在致辭時說,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預防,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和美麗中國先行區。近年來,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取得積極成效,生態環境部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山東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繪就美麗中國建設山東畫卷。
周乃翔在介紹情況時說,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獲批建設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先行區建設作為全方位要求、全過程引領的重大戰略,奮力推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我們突出推動經濟量質齊升,積蓄先行區建設強大勢能;突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激揚先行區建設澎湃動能;突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先行區建設強勁動力;突出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優化先行區建設空間載體;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先行區建設旺盛活力;突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夯實先行區建設鮮明底色。站在新起點,山東將堅定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自我加壓、先行先試、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本次大會由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政府共同主辦,旨在打造凝聚國內外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共識的平臺、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平臺、展示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成就的平臺、權威發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技術標準的平臺、擴大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交流合作的平臺。除開幕式、全體大會外,大會還舉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決策咨詢會、2023碳達峰碳中和會議、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介及商務洽談會、2023清潔能源發展會議等一系列活動。
省領導劉強、曾贊榮、張海波、江成、范波、宋軍繼、陳平、凌文、段青英、唐洲雁,西藏自治區副主席韋秀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常委、副司令員魯旭平,山東大學校長李術才,多國駐華使節,外國地方政府及國際組織代表,部分國家部委有關負責同志,沿黃省區及對口協作省區有關負責同志,山東省各市和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有關專家,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領導人,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等參加大會。
一直以來,山東港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鎖定“雙碳”目標,努力在港口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中“走在前、開新局”,持續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集疏運體系低碳化、作業模式自動化,在“綠色”賽道上提速競跑。
2021年6月5日,山東港口在全國港航領域率先發布《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智慧綠色港”綜合能源規劃》,把生態保護放在港口戰略布局的優先位置,瞄準“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一個目標,堅持“底線約束、高點規劃”兩個原則,圍繞“調結構、強技術、重管理”三個方向,力求實現“能源消費低碳化、運輸方式綠色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管理模式智慧化”四個突破,構建起綠色發展的“四梁八柱”,全力推動港口綠色轉型發展。同時,制定《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以配套強基礎、以管理促提升、以科技推轉型,扎實推進綠色發展。
山東港口聯合交通運輸部天科院建設了沿海港口首個跨區域、多港區統籌聯動的大氣環境智慧管控平臺,對所屬港區“三塵四氣”共7項指標實時監測,對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比對分析,實現污染源全局管控,大氣實時監測預警、預報等功能。圍繞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完成了裝車線油氣回收設備安裝及密閉改造,擁有油氣回收設施55臺(套)。圍繞機械尾氣治理,近幾年累計淘汰高污染、高能耗機械設備900余臺。
大力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印發2023年綠色港口建設攻堅方案,建成沿海港口首座集卡自動換電站、首座加氫站,持續擴大電能、太陽能、風能、LNG、氫能、空氣源及地熱源等清潔能源的研究應用,推動港區陸上風電建設,“十四五”期間依托港區41臺風機實現每年約7億kWh的“綠電”供應。目前,規?;?、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已在各港區全面起勢,港口環境日趨“清潔化”。
將優化集疏運結構作為綠色發展的核心支撐,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全力打造綠色物流,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公轉鐵”“公轉水”“公轉管道”和“散改集”,自建超2000公里輸油管道。2022年,山東港口鐵路、水路和管道集疏運占總集疏運的比例達到79%,油品管道運輸完成1.48億噸,約占油品吞吐量的69%,僅此一項減少碳排放135萬噸。一系列的務實舉措,讓山東港口實現了港口發展與生態自然的“美美與共”,讓綠色低碳成為山東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和顯著特征。